專業成就卓越--中鐵六院集團電氣化專業品牌
中鐵六院集團鐵路和城市軌道交通牽引供電領域業務,肇始于1955年8月為修建我國第一條電氣化鐵路寶成線,是我國最早成立的、專門從事干線鐵路和城市軌道交通牽引供電領域工程設計、系統研究、新技術研發的設計研究單位,以軌道交通建設領域的奠基者、引領者和踐行者的氣魄和勇氣,引領助力我國鐵路和城市軌道交通電氣化專業快速發展。
風雨兼程七十載 勇立潮頭鑄輝煌
集團先后承擔完成了我國第一條干線電氣化鐵路——寶成線(寶鳳段)、第一條重載鐵路——大秦線、第一條自主設計的高速鐵路——京滬高速鐵路等中國電氣化鐵路建設史上的“8個專業第一”;完成了我國第一條實現供電設備國產化地鐵——上海明珠線、第一條剛性懸掛接觸網系統應用的地鐵——廣州地鐵2號線、第一條國產化適度集成綜合監控系統的地鐵——首都機場線、第一條采用DC1500V架空接觸網供電、專用軌回流技術——寧波地鐵4號線等中國城市軌道交通建設史上的“11個專業第一”。
1960年,第一條干線電氣化鐵路--寶成線(寶鳳段)
寶成鐵路正線全長668.2公里,寶成線寶雞至鳳州段是我國第一次采用工頻單相25kV交流制式的鐵路,于1960年開通。主要技術標準:牽引供電采用直接供電方式,接觸網除采用半補償彈性鏈形懸掛外,首次采用全補償彈性鏈形懸掛。
1977年,第一條一次電化新建電氣化鐵路--陽安線
陽安鐵路正線全長357公里,主要技術標準:牽引供電采用單相工頻交流27.5kV直接供電方式,接觸網首次全線采用全補償彈性鏈形懸掛。
進入21世紀以來,隨著我國大力推進基礎設施建設和倡議“一帶一路”建設,集團累計承擔并完成了包括京滬高鐵在內的國內外50多條、2萬多公里電氣化鐵路勘察設計任務,開辟了全國34個城市和地區以及伊朗、白俄羅斯、烏茲別克斯坦、以色列等海外軌道交通供電、機電、自動化控制項目的設計、咨詢和項目管理工作。先后完成了110多條、3400多公里城市軌道交通系統設計任務,正在開展設計工作線路150多條、4400多公里。在同行業中具有廣泛的影響力和很高的知名度。
1982年,第一條雙線電氣化鐵路--石太線
石太鐵路正線全長235公里,主要技術標準:牽引供電除北合流至段廷段采用直接供電方式外,其余區段均采用BT供電方式,接觸網區間采用全補償彈性鏈形懸掛,車站正線采用半補償彈性鏈形懸掛,站線采用半補償簡單鏈形懸掛。
1985年,第一條采用AT供電方式及微機遠程控制電氣化鐵路--京秦線
京秦鐵路正線全長281公里,主要技術標準:采用吸流變壓器--回流線(BT)供電方式,自耦變壓器(AT)供電方式及直接供電方式。第一次采用自耦變壓器(AT)供電方式,第一次采用先進的微機遠動裝置。
歷經近70載潛心研究、創新突破及引進消化,在鐵路和城市軌道交通電氣化領域,高鐵、地鐵、獨軌、空軌、磁懸浮等領域牽引供電技術和智慧交通技術等方面達到了行業領先或世界領先水平,完成了我國普速鐵路、高速鐵路和城市軌道交通所有牽引供電制式的首次技術研究和工程設計。先后獲得了國家級科技獎5項,國家級優秀設計獎19項、咨詢成果獎7項;省部級科技獎50項,勘察設計獎192項、咨詢成果獎39項、專利獎3項、標準獎8項、軟件獎9項。集團擁有發明專利30項、實用新型專利55項、軟件著作權32項,海外專利2項,主持及參與編寫了國家標準38項、行業標準59項和多項地方標準,擁有自主設計研發的軟件平臺20余項。2021年,作為中國中鐵唯一的以第一完成單位、第一完成人主持完成的《高速鐵路用高強高導接觸網導線關鍵技術及應用》創新項目榮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并獲股份公司“十三五”十大優秀科技成果。
牽引供電專業現有各類省部級及以上技術專家60余人次,其中: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4人,詹天佑、茅以升獎14人,全國五一勞動獎章1人,中華全國鐵路總工會火車頭獎章4人,工程建設科技創新青年拔尖人才1人,省部級各類專家人才20人,中國中鐵各類專家人才16人。
聚焦攻克新技術 揚帆逐夢新時代
集團堅持科技興企、人才興企,歷經多年探索、研究和實踐,從鐵路交通到城市軌道交通,不斷進行技術創新。從重載鐵路到高鐵客專、從獨軌技術到磁浮技術、從柔性接觸網到剛性接觸網、從鋼鋁復合軌到高強高導接觸線,從走行軌回流到專用軌回流,從直線電機供電到同相供電等多項技術的首創性研究,掌握了大批核心技術。
1992年,第一條重載雙線電氣化鐵路--大秦線
大秦鐵路正線全長653.02公里,是中國第一條采用國際八十年代先進技術,自行設計和施工、以運煤為主開行重載單元列車的雙線電氣化鐵路。采用自耦變壓器(AT)供電方式,首次采用三相三線圈“十字交叉”接線牽引變壓器,并取得技術專利。
1998年,第一條時速達200公里電氣化鐵路--廣深線
廣深鐵路正線全長139.46公里,主要技術標準:牽引供電采用帶回流線的直接供電方式,接觸網首次采用TJ-127+AgCu120、20kN+15kN帶預留馳度的全補償簡單鏈形懸掛方案。
《高受流特性的接觸網系統及供電裝置》”為“十三五”國家重點研發計劃的重要課題之一,課題的主要研究任務目標是提高線路牽引供電系統的運營安全水平和降低系統能耗,并配合時速400公里的高速列車,研制與之匹配的大張力接觸網系統的關鍵材料和零件及相關的安全保障技術,實現我國高鐵技術平臺從時速350公里到時速400公里的跨越。該項目支撐了京滬高鐵先導段實現16輛編組雙弓受流486.1km/h的高鐵世界最高運營試驗速度,為我國創建時速400公里高速鐵路技術和裝備體系奠定了堅實基礎。
2008年,中國第一條高速鐵路--京津城際鐵路
京津城際鐵路全長119公里,設計最高速度350km/h。牽引網采用AT供電方式,接觸網采用全補償簡單鏈形懸掛方式,首次建立了我國時速350公里高速鐵路牽引供電系統和電力系統的技術標準體系。榮獲了全國優秀工程勘察設計金獎。
2011年,中國第一條自主設計的高速鐵路--京滬高速鐵路
京滬高速鐵路全長1318公里,設計最高速度380km/h。京滬高速鐵路牽引變電所外部電源采用220kV供電,牽引網采用AT供電方式,接觸網采用全補償彈性懸掛方式,全線接觸網采用了20kN+31.5kN(350km/h區段)、20kN+34kN(380km/h區段)兩種張力體系,試驗動車組在先導段創造了486.1km/h雙弓運行世界紀錄。榮獲了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特等獎。
《時速200公里及以上剛性接觸網關鍵技術研究》結合當前高原山區鐵路和市域鐵路的建設需求,在時速160公里速度等級成果基礎上,分別在國鐵集團和北京市自然科學基金科研立項開展時速200公里及以上剛性接觸網關鍵技術研究,從解決關鍵科學問題和突破工程關鍵技術兩個維度,開展高精度仿真平臺、系統技術方案、高速受流部件等技術攻關,以構建更高速度的剛性接觸網技術體系。
2000年,第一條實現供電設備國產化地鐵--上海明珠線
國內首次研制開發了供電系統系列設備和整套接觸網零部件,開創了城市軌道交通供電系統、變電所、接觸網采用國產化設備的先例,為國內其它城市地鐵供電設備全面國產化打下堅實的基礎。
2002年,第一條剛性懸掛接觸網系統應用的地鐵--廣州地鐵2號線
開創了我國地鐵采用剛性懸掛接觸網應用的先河,榮獲了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
2004年,第一條跨座式獨軌線--重慶輕軌較新線
國內首次完成了跨座式單軌供電系統、接觸網原理研究,研究開發了單軌特有的接地漏電保護系統和全套接觸網零部件,系統設備和接觸網零部件全部實現國產化。
磁懸浮技術,從2000年開始,就致力于高速磁懸浮牽引供電系統技術的研究,先后完成了多項國家關于高速磁浮的科研課題。2018年,承擔了科技部“十三五”國家重點研發計劃時速600km的“高速磁浮交通系統關鍵技術研究”課題之一“高速磁浮交通系統綜合接地和牽引供電方案研究及技術設計”的研究工作。2002年開始與浙江大學合作,開展高速磁懸浮牽引供電計算模擬技術的研究,為進行高速磁懸浮牽引供電系統的自主設計奠定了理論基礎。
2004年,第一條城郊快速線--天津津濱輕軌線
我國首條采用DC1500V制式的市域快速軌道交通線路,國內首次進行架空接觸網雷電防護研究并完成工程實施的線路,填補了我國軌道交通領域雷電防護的空白。
2005年,第一條采用直線電機及DC1500V第三軌技術地鐵--廣州地鐵4號線
填補了我國直線電機牽引方式及DC1500V第三軌供電技術的空白。
雙流制牽引供電系統方案研究采用AC25kV的快軌交通和采用DC1500V的城市軌道交通構成的一體化交通的交直流供電技術、雙流制中性段供電切換技術及中性段接觸網懸掛技術,引領該技術在一體化交通中的發展方向,對雙流制一體化交通的推廣應用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填補了我國在該領域的技術空白。
2005年,第一條時速120km快速地鐵--廣州地鐵3號線
填補了我國快速地鐵剛性接觸網的空白,首次建立了我國城市軌道交通快速接觸網的技術標準。
2008年,第一條國產化適度集成綜合監控系統的地鐵--首都機場線
首次采用了國產化綜合監控平臺,推進了地鐵綜合監控系統平臺國產化進程。
集團擁有多項先進的、自主開發的仿真模擬平臺,為設計科研工作提供了高效、準確的技術支撐!案咚勹F路牽引供電全動態仿真模擬軟件”和“城市軌道交通牽引供電仿真模擬系統”具有功能齊全、適用性強、實時模擬、模擬結果貼近運營實際等特點,在國內多個鐵路和城市軌道交通項目上得到科學驗證。2021年6月,城市軌道交通牽引供電仿真模擬系統成功獲得CMA、CNAS認證以及ILAC-MRA國際互認,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俺鞘熊壍澜煌ü╇娤到y諧波及短路仿真分析平臺” 成功應用于北京、上海、廣州、南京等城市軌道交通供電系統設計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叭嵝越佑|網弓網仿真平臺(CPS)”“剛性接觸網弓網仿真平臺(CRPS)”“接觸網雷電防護仿真計算平臺”“地鐵通風空調系統模擬仿真平臺”“長定子磁懸浮直線電機牽引計算模擬仿真平臺”為弓網計算、設備選型、雷電防護、環控仿真、高速磁懸浮技術提供了軟件數據支撐。
2013年,第一條時速120km第三軌供電技術應用的地鐵--上海地鐵16號線
開拓了城市軌道交通DC1500V第三軌供電制式的快速運行模式,創立了我國城市軌道交通第三軌供電制式快速運行技術標準。
2017年,第一條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全自動駕駛地鐵--北京地鐵燕房線
構建了以行車指揮為核心的全集成行車綜合自動化系統(TIAS系統),推動了綜合監控系統高度集成化的發展進程,標志著我國城市軌道交通線路全自動化運行時代的到來。
全力拓展“第二曲線” 搶抓低碳智慧發展先機
近年來,集團在奮力做強傳統優勢業務“第一曲線”市場基礎上,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搶抓傳統基建向新基建、工業化、數智化、綠色化結構轉型調整新機遇,聚焦國家碳達峰碳中和智慧城市重大發展戰略,奮力開拓智能運維、低碳節能、新能源、智慧樓宇、園區、社區和產業化等新興業務,努力打造市場經營“第二曲線”,一系列技術創新成果初見成效。
2019年,第一條時速160km快速架空剛性接觸網應用線--北京新機場線
首次建立了160km快速剛性接觸網的技術應用體系,填補了160km快速架空剛性接觸網的工程應用空白,推動了快速軌道交通架空接觸網的技術創新和發展。
2020年,第一條采用DC1500V架空接觸網供電、專用軌回流技術--寧波地鐵4號線
首次建立了接觸網專用軌回流技術標準和體系,從根本上解決了困擾地鐵行業多年的世界性難題“雜散電流腐蝕”問題,填補了行業空白,達到了國際領先水平。
集團深入貫徹落實國家碳達峰碳中和重大戰略部署,開展了新一代能源運控系統、柔性直流牽引供電、智能微電網接入及儲能一體化技術、能源互聯網等研究課題,搭建了公司“雙碳”技術業務發展的體系。積極推進智能化智慧化業務研究,完成了智能鐵路牽引供電系統關鍵設備技術、城市軌道交通智慧車站關鍵技術、智慧城軌云計算平臺與大數據技術、城市軌道交通基于“互聯網+”的售檢票技術、接觸網在線監測及故障預測與健康管理技術、風水節能控制系統技術的研究及應用、為構建安全、便捷、高效、綠色、經濟的新一代中國式智慧型城市軌道交通提供了技術支撐。開展智慧社區、園區、樓宇相關技術研究,搭建了辦公園區可視化綜合監管系統平臺。
舉旗立潮頭,創新不止步。中鐵六院集團將始終踐行習近平總書記“三個轉變”重要指示精神,堅持在創新中發展,在發展中創新,堅定不移地走自主創新之路,攻堅克難,乘勢而上,向著建設交通強國的偉大目標和夢想奮勇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