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膠州灣海底隧道

完成單位:中鐵隧道勘測設計院有限公司
獲獎情況:2014年第十二屆中國土木工程詹天佑獎
FIDIC工程項目獎咨詢提名獎
成果水平:國際領先
簡要技術說明:
青島膠州灣隧道工程全長9850m,隧道7808m,海域段4095m,為目前世界第三長和規模最大的、國內最長的海底公路隧道,于2007年8月22日開工建設,2011年6月30日竣工通車,總投資約40.59億元。膠州灣隧道工程為我國首批開工建設的海底隧道工程,建設規模宏大,地質、水文條件復雜多變,施工技術難度與圍巖開挖和防排水等風險極高,國內尚無類似經驗可資借鑒。隧道工程建設全過程將科技創新與工程實踐緊密結合,實現了我國海底隧道修建技術的綜合性突破,其中過高水壓斷層破碎帶防突水技術、可維護式的防排水系統、雙摻耐久性混凝土、綜合超前地質預報技術、大型機械化配套施工、長大隧道通風防災救援系統等諸多新技術,開創了多項“第一”,主要技術及創新點如下:
(1)膠州灣隧道是目前世界上埋深最淺的鉆爆法海底隧道,隧址區工程水文地質極其復雜,巖石多達22種,為火成巖多期次侵入接觸,巖體構成復雜多變。海域段穿越4組14條斷裂,透水性較好,施工中極易發生坍方、突涌水等災害性事故。針對以上技術難點,開發了控制坍塌涌水的合理埋深、超前探水、超前機械化注漿堵水、控制爆破降低圍巖損傷等綜合防坍塌防涌水技術,采用工程類比分析、彈塑性數值模擬計算、模型試驗等方法進行綜合分析,確定了穿越海域最大水深42m,最小巖石覆蓋層25m,作為縱斷面設計時的控制埋深,降低了隧道失穩和海水潰入的風險。
開發了全程超前探孔探水為主、物探為輔的綜合超前地質預報技術,每個掌子面鉆設3-5個探孔,孔深30米,搭接8米,直觀地了解出水情況,共探明出水點28處,最大單孔出水量496L/min,有效地降低了突涌水風險。
將探孔出水量及鉆進參數作為判定注漿方案的依據,通過大型機械設備對出水段落進行超前注漿堵水,堵水后檢查孔出水量在0.15L/min•m以內。開發了“破碎巖體無止漿墻快速帷幕注漿施工技術”、“一種隧道注漿效果檢測的方法”等8項專利和施工工法,有效地降低了突涌水風險,施工中未出現一次塌方涌水,創造了大型復雜隧道工程建設零死亡的記錄。
(2)耐久性要求高,在綜合復雜的海洋腐蝕環境中,結構及運營設備滿足使用年限100年需要,耐久性要求高于其它水下和山嶺隧道。為保證隧道的百年耐久性要求,采用保護圍巖、初期支護耐久、防水層耐久、二襯耐久性混凝土等綜合耐久性技術。開發了耐久性好的多重防腐錨桿,首次采用了C35高性能耐久性濕噴混凝土、C50二襯耐久性混凝土等技術。
(3)防排水要求高,采用“V”型坡,施工和運營期需采用機械排水,防排水設計原則、排放標準確定困難,隧道堵水、排水結構施工難度大。
建立了海底隧道涌水量計算模型,首次提出了“以堵為主,限量排放”的防排水設計原則,開發了隧道可維護式排水系統,制定主隧道單洞排放標準≤0.4m3/d•m,服務隧道≤0.2m3/d•m。隧道建成運營后主隧道排水量為0.2m3/d•m。運營日均全隧道排水量約4000m3/d,低于同類海底隧道設計標準和實際排水量。
(4)隧道兩端陸域連接線困難,采用隧道穿越城市區域接入快速道路,并有匝道與主隧道交叉大斷面,最大斷面跨度28.3m,開挖高度18.7m,開挖面積411.9m2;拱頂埋深14.1m,覆跨比0.498,覆巖11.7m,巖跨比0.413,交叉口受力復雜,埋深淺,需要下穿大量建筑物,爆破開挖施工難度大、風險高。
通過對施工步序轉換、施工力學效應、結構受力合理性等方面的研究,采用了長錨桿加強初期支護、分步開挖、控制爆破等措施,充分利用圍巖自承載能力;根據現場監控量測數據進行反演分析,對支護方案、施工工法進行優化,取消了臨時支撐,安全、加快完成了地下立交、大跨分岔隧道的施工。
(5)本工程是一項綜合性的特大隧道工程,機電設施設備多,運營管理復雜,防災救援難度大。
為解決隧道交錯復雜,控風困難,長距離變配電、長距離高揚程排水及排水量、車輛火災熱釋放功率選擇、智能化火災報警系統等關鍵技術,建立了隧道1:10實體模型,進行了防火性能化設計、火災風險評估及消防應急演練,得出了短道最小風速及匝道風量分配規律,采用了35/0.4KV變電方案、二級提升排水系統及光纖光柵+無盲區視頻事件檢測系統,根據性能化分析結果結合服務隧道設置車行橫洞、人行橫洞以及緊急逃生口,確立了機電各系統消防聯動防災救援方案。測試結果表明該系統設置滿足運營防災要求,經濟合理、控制簡單,運營維護方便。
(7)隧道最大縱坡3.9%,大縱坡瀝青混凝土路面結構、材料等影響路面的安全使用和耐久性;隧道屬于密閉空間,路面施工中有害氣體大量排放,影響施工人員身體健康的問題。首次將瀝青混凝土的溫拌技術和阻燃技術結合在一起,解決了溫拌劑與阻燃劑相容性問題;首次將環保型溶劑型黏結劑應用于隧道瀝青路面鋪裝,有效解決了普通溶劑型黏結劑毒性大、無法用于隧道路面鋪裝,并且大幅提高了隧道瀝青路面防水黏結材料的粘結強度和剪切強度。
推廣應用情況:
部分研究成果成功應用于青島膠州灣隧道的設計與施工中,共節約投資約3.7億元。目前推廣到了正在建設中的青島地鐵1號線過海區間隧道、廈門地鐵3號線過海區間隧道工程、青島地鐵8號線過海區間隧道。